-
- {{ item.title }}
作者:Robert J. Collier
University of Arizona
营养是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健康和福利最重要的因素,高产奶牛需要特别的营养搭配,尤其是应激阶段。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改善牧场经济效益,养牛的最终目标是把饲料高效地转化为牛奶,为了使奶牛消化系统更有效,需确保瘤胃微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可以通过平衡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使奶牛达到高产。
1、高产奶牛饲养指南
ü 采食量最大化
ü 适宜营养参数
ü 适宜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ü 监测日粮组成(常规粗饲料、饲料分析)
ü 收割和购买高质量粗饲料,并且合理搭配
2、高产奶牛饲喂策略
2.1 能量水平
能量是奶牛第一限制营养因素,对于高产奶牛来讲增加能量摄入显得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增加能量摄入:一是增加干物质采食量,这就需要良好的饲喂管理,包括TMR混合均匀度、粗饲料质量、营养平衡、适宜的水分等;二是增加能量浓度,使用高品质粗饲料、饲喂更多的谷物、低纤维水平、添加脂肪或油脂等。
2.2 干物质采食量
泌乳早期干物质采食量降低18%,围产前期干奶牛通过增加瘤胃乳头表面积和物理扩张瘤胃容积,减少产后酸中毒和真胃移位等代谢疾病的发生,增加产后干物质采食量,每提高1kg干物质采食量,牛奶产量增加2-2.5kg。干物质最大化策略:
2.3 碳水化合物水平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均可供能,但只有碳水化合物或其发酵产物才能提高足够能量供瘤胃微生物生长。碳水化合物推荐值:
2.4 蛋白水平
蛋白质是奶牛第二限制营养因素,奶牛需要从小肠中吸收必需氨基酸,日粮粗蛋白水平一般在16%左右,过瘤胃蛋白占总蛋白30-35%。饲喂过瘤胃蛋白可改善基础日粮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稳定采食量。饲喂高质量的蛋白(如酵母水解物)可加速产后产奶量提升,蛋氨酸和赖氨酸已经证实在不影响产奶量情况下可提高乳蛋白0.2个百分点,理想蛋白模式下的蛋氨酸最低需要量为2.15-2.2%,赖氨酸为6-6.85%。
2.5 饲喂脂肪
|
饲喂脂肪后日粮要做相应的改变:维持足够的纤维(28%NDF、18% ADF);Ca含量比正常水平提高0.2个百分点(0.7%到0.9%);Mg含量从0.25%增加到0.3%。
2.6 饲喂添加剂
益生菌、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添加剂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奶牛生产中,活酵母作为一种常用的益生菌,具有稳定瘤胃环境,刺激纤维分解菌生长,缓解瘤胃酸中毒,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的功能。
3、小结
要使奶牛高产,需做到以下几点: